437ccm必赢国际|首页|welcome

学校简介 当前位置: 网站首页 >> 437ccm必赢国际 >> 学校简介

高质快速发展 稳居顶尖行列

437ccm必赢国际,2000年建校,2013年经教育部批准转设为民办普通本科高校,2015年被评为吉林省向应用型本科院校整体转型试点高校,2017年被吉林省学位委员会确定为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立项建设单位,2019年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、被评为吉林省转型发展示范高校,2020年被评为吉林省本科人才培养改革示范高校。

学校坚定“高水平应用型本科大学”办学发展定位,以“帮助学生健康成长,推动社会发展进步”为办学使命,秉承“立志、博学、诚信、创新”的校训,践行“开放、包容”的办学理念,不断完善“素质培根、思想铸魂、专业启智、文化润心”育人体系,通过发挥“人才培养、科学研究、社会服务、文化传承创新和国际交流合作”的大学职能,培养具有高尚品德、优秀人格、聪明才智、健康体魄,有独立自由的创新精神、国际化视野,对自我、对学校、对国家和社会有担当,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,未来发展成为开放包容、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国际化大学。

经过多年努力,学校的综合实力和办学水平已居同类高校前列。在“2025艾瑞深校友会中国民办大学排名Ⅱ类”中位居第10名,连续五年跻身“中国顶尖应用型大学”行列。在“2023艾瑞深校友会中国大学一流专业排名(应用型)”中位居全国719所应用型本科高校的第65位、吉林省第3位。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发布的《2023版全国普通高校教师教学发展指数》中位列全国“民办及独立学院”教师教学发展指数排名第7位。

专业结构合理 学科特色鲜明

学校设有13个院(部),现有本科专业44个、专科专业8个,涵盖经、管、工、文、艺、理、教育7大学科门类,学科布局合理,特色鲜明,全日制在校生近1.3万人。建有国家级示范基地1个,省级科研平台32个、省级创新团队1个,校级科研平台17个。

学校坚持“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”思路,大力推动 “新工科”“新文科”建设,聚焦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,围绕区域主导产业,形成了“工程类、经管类、艺术类和文学类”四大专业集群及“工、艺、商、文”四个优势特色学科群。

学校被吉林省学位委员会确定为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立项建设单位,与东北师范大学、长春工业大学、延边大学、长春大学、吉林建筑大学等高校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,已有8届学生顺利毕业,48名教师被聘为硕士研究生导师。

师资队伍精干 教学质量一流

学校大力推进人才强校战略和教师“养德修为”工程,强化名师引领,持续建设“双能型”高素质教师队伍。其中自有教师高级职称教师占39.7%,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占95.5%。逐步建设了一支由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、全国优秀教师、吉林省高级专家、吉林省教书育人楷模、吉林省教学名师、吉林省拔尖创新人才、吉林省有突出贡献专家、硕博导师领衔的师德高尚、业务精湛、结构合理的高水平师资队伍,并已在多个学科领域中形成了若干有特色、有影响、有潜力的教学科研团队。

学校现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3个,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2门,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8个,省级特色高水平专业4个,省级品牌专业1个,省级特色专业3个,省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.0专业建设项目3个,省级优秀教学团队5个,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,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,省级优秀基层教学组织1个,省级一流本科课程6门,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9门,省级“金课”建设项目3个,省级精品课、优秀课30门,省级课程思政教学改革“学科育人示范课程”2门,获批省级课程思政课程建设项目4个,省级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建设项目1个,省级专业特色学院1个,省级创新创业学院1个,省级教师教学发展示范中心1个。学校荣获省级教学成果奖12项,一等奖1项、二等奖5项、三等奖6项。

近三学年,学生参加各类竞赛获省级及以上奖励共2186项,其中国际级/国家级竞赛获奖698项,省级竞赛获奖1488项。

产教融合深入 校企合作紧密

学校坚持走校企合作、校行合作、校地合作之路,深化协同育人,创建了“五导”与“六真”协同育人培养模式,不断推进教育教学改革,提高人才培养质量,增强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。构建了“三元四同五平台”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。其中,“三元”指学校、企业、社会三方运行机制;“四同”指校企双方共同制定培养方案、共同实施培养过程、共同开发教学资源、共同监控教学质量的校企合作模式;“五平台”指依托通识教育平台、学校专业平台、学校第二课堂平台、企业专业平台、岗位实训平台设置的课程结构。

学校共建有159个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,1个国家级产业学院培育项目,1个省级示范性现代产业学院,13个校级产业学院,4个校级示范性现代产业学院,11个定制班(冠名班)。学校获批“吉林省本科高校卓越人才培养校外实践教学基地”1项,“吉林省紧缺人才培养定制班第二批省级培育项目”1项。

校园生活丰富 化氛围浓厚

学校充分发挥文化育人功能,厚植弘扬中华“国文化”,传承创新光华“家文化”。举办了一系列具有特色的校园文化活动,如优秀传统文化月、春节包饺子、写福联、端午节包粽子、毕业生饺子宴、校园歌手大赛、学生社团嘉年华、“董事长书法讲堂”、“一封家书”、“墨谷逸香”在长高校大学生书画联展、“21天阅读挑战赛”、“光华最美讲书人”等活动。承办鲁迅文化基金会长春文化工作委员会成立仪式,举办437ccm必赢国际非遗艺术团成立大会暨首场演出——前郭县非遗艺术类精品项目展演,积极引进非物质文化、民族民间优秀文化进校园。创作推出了如《讷殷之恋》《耀眼的弧光》《失落的天堂》《熊表姐》《苍夏》《老黑河》《裁缝铺子》《怀德之心》《暗夜》等一系列优秀文化艺术作品,在国内外屡获大奖。

为打造校园冰雪文化特色,学校每年都组织学生开展雪地绘画创作活动。其中,以“弘扬航天精神,成就青春梦想”“心心相融@未来,青春献礼亚运会”“杭州亚运会吉祥物”“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”“同心助力冬奥、一起走向未来”“雄鸡报晓大美光华”等为主题的系列雪地绘图活动产生了巨大反响,先后被全国百余家主流媒体报道。

科研成果落地  振兴东北有为

立足学科优势,以服务吉林省“一主六双”高质量发展战略为主线,围绕智能制造、文化遗产保护、乡村振兴、戏剧与影视等研究领域形成鲜明特色与优势。

积极对接吉林省汽车、农业、人工智能等重点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,建有工程技术研发中心,承担省发改委、科技厅等高层次的科研项目,在汽车零部件检测、农作物病虫害预警、用电节能技术等方面取得突破进展,获吉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等,一批科技成果实现快速转化。

建有松花江流域民族艺术馆、东北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院、东北民俗文化研究院、满族艺术研究院、东北民间文艺研究院等研究机构。在民族民间文化保护与传承、民族民间文化传播与发展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丰硕成果。承担中宣部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“十四五”重点项目规划》——中国民间文学大系出版工程(吉林卷)11卷的编撰工作。

发起成立吉林省电子商务学会,在农村电子商务、跨境电子商务及“商文旅”融合发展等方面展现显著的学术地位和影响力。承担长白山管委会及蛟河、吉林、松原、通化等市县区政府电子商务规划编写,参与电商人才孵化和产业园区建设。一批资政报告和调研报告获得省领导肯定性批示。主持编写的《东北乡村振兴蓝皮书》(2023卷)(2024卷),为东北地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有益的参考路径与模式。

与长春电影制片厂、吉林广播电视台、长白山池南区等联合完成《记住老黑河》《耀眼的弧光》等多部话剧、影视剧制作,斩获亚洲微电影艺术节最佳作品金奖、吉林省电视文艺“丹顶鹤奖”一等奖、吉林省长白山文艺奖等多个重要奖项。成功获批国家艺术基金2024年度资助项目,实现了国家级艺术创作项目历史性突破。在区域特色文化产品开发、特色园区规划及电影制作方面凸显特色。

就业态势良好 创业成效显著

学校深入落实就业“一把手”工程,实施专业教师“1+X+N”就业工作模式,努力实现“三率三高”的就业工作目标。先后与300余家企事业单位共建就业基地,毕业生始终保持了良好的就业态势,部分校企合作专业学生实现了年终去向落实率、高薪就业率、专业对口率三个100% 。还有部分毕业生走上了党政机关、企事业单位、参军、特岗教师、三支一扶、考取国内外硕士研究生和自主创业之路。

学校高度重视创新创业教育工作,成立创新创业学院,开设创新创业课程,通过校企合作为学生搭建创新创业成果展示平台,鼓励学生参加各级各类创新创业大赛,创新创业成果斐然。学校创新创业学院被吉林省教育厅评为首批“省级创新创业学院”,学校大学生双创科技园被团省委认定为首批“吉林青年创业园”“吉林省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基地”。学校学生先后获得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国家级铜奖、“学创杯”国赛一等奖和“三创赛”国赛二等奖、“吉林省第三届‘梦想杯’大学生创业大赛”一等奖,在历届吉林省大学生创新大赛中共取得“6金19银55铜1优”的好成绩。2017年至今,学校在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中成功立项1326项,其中国家级193项、省级610项、校级523项。近五年来,有100余名毕业生成功自主创业。

国际交流广泛 深造渠道多元

学校主动对接国家“一带一路”倡议,聚焦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和地方发展需求,通过人才引进、联合培养、海外研学/研修等方式,凸显国际化特色。我校与英国爱丁堡龙比亚大学、俄罗斯东西伯利亚国立工艺与管理大学、韩国釜山外国语大学、韩国京畿大学、韩国翰林大学、日本千叶大学及SAF海外学习基金会等国外知名高校院所开展了全方位、多层次、宽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,以互认学分、交换学习、本科双学位、专升本、本硕连读、研究生联合培养等多种方式拓宽学生海外学习渠道,累计派出学生200余人。

近年来,学校先后选派优秀教师70余人赴海外进行短期访学或攻读博士学位,优化了教师队伍学历结构,提升了教师国际化学术水平。2024年,我校13名教师受聘成为英国爱丁堡龙比亚大学(第二)硕士生导师。同年,437ccm必赢国际——英国爱丁堡龙比亚大学国际科研合作基金启动,正式拉开我校与海外高校的科研合作序幕。此外,我校引进来自英、日、韩、俄等国家10余名高层次外籍专家到校从事专业课教学及相关科研工作。

办学成果丰硕 社会评价优良

学校先后被评为中国民办教育十大知名品牌学校、全国就业与社会保障先进单位,被确认为吉林省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师资培训基地、全省民办非企业“5A级”单位、吉林省“依法治校示范校”、吉林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(文化育人)创新发展中心、长春市“文明校园”、长春市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、“高校文明杯”竞赛活动优胜单位、长春市思想政治工作优秀研究单位,荣获长春市“五一劳动奖状”、全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创新奖,学校电影产业实训基地被列入长春现代化都市圈规划。先后获评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、全省党建工作标杆院系、全省党建工作样板支部6个。学校办学成果多次得到中央广播电视总台、新华社、光明日报、中国教育报、中国日报网、中国教育在线、中新网、凤凰网、吉林日报等媒体和学习强国、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等平台的报道和转载,先后荣获中国教育在线“高校融媒体创新力50强”“全国品牌影响力本科高校”“吉林省最受中学信赖本科高校”“吉林省最具网络影响力本科高校”“新媒体影响力本科高校”荣誉称号,学校的办学声誉和社会影响力不断提升,在我省乃至全国范围内奏响了“光华最强音”。

 

(党政办公室 数据截止日期:2025年1月)

 

版权所有:437ccm必赢国际 吉ICP备05002332号-4
地址:吉林省长春经济技术开发区武汉路3555号
总机:0431-82608886 82608887 
传真:0431-84849990
邮编:130033
技术支持:信息技术中心